子平命理无论提及日主本身,还是推算五行生克时,都涉及五行十神的强弱,南宋徐升《渊海子平》附录的“元理赋”,就有五行之间强生弱、弱生强、强克弱、弱克强的论述。不过,直至现代,子平算命还未有将量化应用在五行的强弱生克方面。坊间八字书作者的量化,主力放在定八字原局日主的旺弱方面,比方将天干计1,地支计3,借此体现地支力比天干大三倍。也有人将木火土金水、印劫伤财官配上数值,经过一番计算,决定日主的旺弱专从。
二O一一年出版的《点算八字用神》,罗量老师提出对量化的看法。
“古人算子平,看生克,断吉凶,只说轻重强弱,不言明几轻为之轻,几重为之重,约约莫莫,是是但但,令子平断事留下灰色地带。今人学命,凡事要数据,要量化,做老师的时常被间:‘几多为之多?几少为之少?’”
书中文章写一位父亲,抱着女儿返学途中猝死的八字岁运九柱同参。
“数一数出事年月日时的干支,一共十二个官杀及两个劫比,将十二个官杀两个劫比加入原局四柱,看看变成什么样子?吴声缺破局之时,九柱干支会成二十个官克四个劫,……忌神辗转攻,生死有命,丝毫不差。”
罗量老师在这部书得到吴声缺猝死的启发,开始了宽松量化五行十神在九柱同参时的数量,过了一段时间,再提出了计算干支张力的公式。直至现在,量化九柱同参时的五行组态,已经十分完善,子平命理以五行生克断吉凶的法规,进入可量化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