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量老师猜测伏羲可能就是那位发明河图的先贤,后人将这个发明神话化了,虚构“伏羲王天下,河出图”的传说。
无论河图是否伏羲发明,河图一定入选华夏文化的最伟大发明,甚至是人类的最伟大发明,尤其是对八字命运科学而言。因为,没有河图,便没有阴阳五行、天生地成,以及隔五相合的基本原理,子平八字便失去了它的科学基础了。
如果河图不是伏羲发明而只是他发现的,如果那黑白点不是在龙马身上而是在一块龙马形貌的石刻上,那么,河图发明者画图的年代,大概还要比伏羲早很多。那位河图发明者,把他观察到的自然界:天地的属性,用黑白点(可能是凹凸点)表示出来,这块石刻经过若干千百年,最后被伏羲在河床中发现了。伏羲并没有破解河图上的信息,他即使明白,但因为没有文字,没有办法将河图的信息记下来。
直至华夏进入信史时代,河图上的信息才完整地披露出来。
孔子在《系辞上》提及河图洛书:“是故,天生神物,圣人则之。天地变化,圣人效之。天垂象,见吉凶,圣人象之。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在他之前的夏、商、周朝代,天才圣贤们,已经对天生神物:河图洛书(洛书涉九畴数理,应用于风水)效之、象之、则之,发展出一套华夏文明独有的自然科学,可惜在汉代后直至宋明,儒家们大都不屑它是道家附会古代图象之上的谶纬之学。
河图究竟隐藏了什么发明?
自从“呜呜”和“呀呀”中的天才们发明了河图,世代相传,远古华夏先贤将河图凹凸点所发明的内容,慢慢地由口耳相传,逐渐变成以文字的形式纪载下来,这个过程是十分漫长的,数百年甚至上千年,从没有文字到象形文字,再到金文、篆文,中间的细节已经失落,令河图成为孤悬于华夏历史上的一件天生神物。
在《十翼》中,孔子是重新提起河图的吹哨人,在春秋战国的知识大爆炸年代,河图上的凹凸点终于有了答案。
一、河图中有一个天地。石刻上天地被压缩在一个平面上。方地外,圆天内。
二、天有五时春夏秋冬季,代以一二三四五,排成一圈,后来发展成五行。
三、地有五方东南西北中,以天数加五而成,代之以六七八九十共五组点。
四、天数五,地数亦五,相加为十,以凸白为奇数为阳,以凹黑为偶数为阴。
河图是古圣贤在没有文字记录的环境下,将对日地天体运动观察所得总结归纳而成,然后发展出阴阳、五行、干支、历法,以及天地一生一成的数理规范,建立起天地连线的理论基础,成为人类最早在天体自然科学上的伟大发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