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柱由时月二支编码
虽然万民英说金木水火土备于一日,五行之不相离,但仍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今日木明日火,今日的木从哪里来?王氏的意见是值得深思的,日柱轮替是什么道理?背后有何天象令五行气天天在变?以干支五行编定的甲历,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日地运行的五行变化呢?
甲历的时空系统,建立在地球自转及公转上,地球自转一周十二时辰,公转一周十二月,时和月各以十二支配之。积十二时辰为日,积三十日为月,积十二月为年,年复年,六十年为一甲子周期。
从这个角度看,甲历的阴阳五行皆由时和月出发。因此,在甲历年月日时干支中,真正反映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确实位置的,就只有时支和月支二字,甲历年月日时的干支阴阳五行,就是由这里确立的。
的确,八字中除了时支和月支两个字,其余六个字,包括日干,并非从天象而来。话虽如此,由于先民的干支设计体现了河图五行天地生成的概念,符合五行气天地连线的客观性,因此干支五行系统并非抽象的机械轮配,而是日地时空五行状态的确实反映。
谈到干支所带的五行,我不同意五行是实物、或者来自五大行星,也不同意“五行只是单纯的文字符号”的说法。五行的背后,指向天地阴阳的盈缩进退,由时空(四季及方位)阐发,带有质和能之特性,五行气虽不能捕捉、不能看见,但并不抽象。晋代郭璞《葬书》有云:“五气行乎地中,发而生乎万物。”五气就是五行气,地中指东南西北中,即遍及周界,是万物生发之源。因此,五行气是实在的。我们虽然没有看见量子,但知道量子并不是单纯的文字符号。
我们尤其注意到,万民英强调的天人合一及天人感应,并非一句没有根据的空话,生命由天地父母所生,人离天地即亡;一切生命,既然来自日地,广义上,人人都与天地合一,人人都是天父地母之子。
然而,王氏也没有说错,日干五行平均轮配,并非天象。地绕日一回归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一日,以每十日天干轮配一次计,那么,十干在黄道上的位置,每年向后移五又四分一日。即是说,每年的日干支并非重复出现在黄道的同一点上。不但日柱如是,年柱也如是,前文已谈过,现时年支每十二年轮换,并非与木星过宫同步。还有,月时干的配置也是轮配,没有天象为凭。
以今天的观点看,这一套以干支作为记录年月日时的时空系统,其实相当于一组系统程式编码,编码的基码由时月二支确立,其它六个子码,包括年日干支,以及月干时干,则由基码按程式要求自动编写出来。
在干支时空系统中,年月两柱反映地球公转,日时两柱反映地球自转,年月和日时两系统各自独立,月积为年,时积为日。由公转系统推出的年月干支,与由自转系统推出的日时干支,各自运行,互不从属。八字中真正反映日地相对位置的,只有月支和时支。月支是公转,时支是自转。其它六个字,并非天象,纯属五行。
由干支时空系统推排出来的四柱八字,是日地五行气的组合,反映日地在天体中当下位置的五行强弱轻重,它是一组编码,是天地连线的五行值。甲历干支时空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时间整体,年月日时并非各自独立的物理量值,在推算人生命运时,反映了真正的日地状态,且必须四柱同参,并作为一组完整编码看待。
万民英也许可以如此向王氏解释:在甲乙日的木气,丙丁日的火气,戊己日的土气,庚辛日的金气,以及壬癸日的水气,的确并非来自天象,因为日干是由时支按程式编排出来的,真实反映了地球自转的时日关系所表现的五行状态,学理是精密的,推算过程是完善的。故此,虽然日干的五行没有直接反映日地的天象,但作为干支时间系统整体中的一个编码而言,日干的五行是否天象的反映,其实不是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