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哲軒生於澳洲(也是南半球),父母是來自香港的專業人士,父親是兒科醫生,母親任職中學數學教師,1972年移民澳洲。
一次家庭聚會,父母偶然發現這個兩歲孩子的數學天份,他當時還未走得很穩當,便拿著積木,教別的孩子用積木上的數字算加數。母親問他誰教的,他說:「芝麻街」。父母注意到他很喜歡數字,母親對哲軒的學前教育亦著重數學,他對數字的迷戀和反應,被父母認定他的智商超越了一般同齡幼童。
家裏多一個天才,令父母緊張得有點不知所措,首先,最迫切的問題是如何安排小哲軒入學。
哲軒三歲半,被送入一所私立小學,父母認為他的學習能力已經足夠應付小一的課程。幾周後,父母帶他退學,因為哲軒無法與比他大兩歲的同學相處。哲軒被送回幼兒園。不過父母仍深明這種資優孩子不可能受教於普通學校,但在他幼齡期,還是應該跟幼兒園裏的同齡幼童一起學習相處的。在幼兒園一年半時間裏,母親同時在家中將小學數學課程全部教給哲軒。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很高,喜歡看書自學,幼兒園期間已閱讀了許多數學書。父母讓他加入了南澳洲天才兒童協會,結識其他天才兒童。
五歲生日後,哲軒升讀小學,父母選擇了兩哩外的一所公立學校,校長答應他們為哲軒提供靈活的教育方案,普通科上二年級的課,數學則上五年級。七歲時,哲軒開始自學微積分。小學校長知道小學數學課程已經無法滿足哲軒的需要,在與父母商量後,校長成功說服一所中學的校長,讓哲軒每天去中學聽一兩堂數學課。
陶哲軒八歲半升中學。九歲半,三分之一時間在離家不遠的弗林德斯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。八歲零十個月,哲軒參加一項數學才能測試,得760分。在澳洲,十七八歲的學生中只有百分一能達到750分。
1984年九歲時,他遇到小小挫折,未能入選澳洲隊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。但接下來三年,他連續三次代表澳洲參賽,先後獲得銅牌、銀牌和金牌。他在1988戊辰年獲得金牌時,仍未滿十三歲,這一紀錄至今無人打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