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哲轩生于澳洲(也是南半球),父母是来自香港的专业人士,父亲是儿科医生,母亲任职中学数学教师,1972年移民澳洲。
一次家庭聚会,父母偶然发现这个两岁孩子的数学天份,他当时还未走得很稳当,便拿着积木,教别的孩子用积木上的数字算加数。母亲问他谁教的,他说:“芝麻街”。父母注意到他很喜欢数字,母亲对哲轩的学前教育亦着重数学,他对数字的迷恋和反应,被父母认定他的智商超越了一般同龄幼童。
家里多一个天才,令父母紧张得有点不知所措,首先,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安排小哲轩入学。
哲轩三岁半,被送入一所私立小学,父母认为他的学习能力已经足够应付小一的课程。几周后,父母带他退学,因为哲轩无法与比他大两岁的同学相处。哲轩被送回幼儿园。不过父母仍深明这种资优孩子不可能受教于普通学校,但在他幼龄期,还是应该跟幼儿园里的同龄幼童一起学习相处的。在幼儿园一年半时间里,母亲同时在家中将小学数学课程全部教给哲轩。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很高,喜欢看书自学,幼儿园期间已阅读了许多数学书。父母让他加入了南澳洲天才儿童协会,结识其他天才儿童。
五岁生日后,哲轩升读小学,父母选择了两哩外的一所公立学校,校长答应他们为哲轩提供灵活的教育方案,普通科上二年级的课,数学则上五年级。七岁时,哲轩开始自学微积分。小学校长知道小学数学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哲轩的需要,在与父母商量后,校长成功说服一所中学的校长,让哲轩每天去中学听一两堂数学课。
陶哲轩八岁半升中学。九岁半,三分之一时间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。八岁零十个月,哲轩参加一项数学才能测试,得760分。在澳洲,十七八岁的学生中只有百分一能达到750分。
1984年九岁时,他遇到小小挫折,未能入选澳洲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。但接下来三年,他连续三次代表澳洲参赛,先后获得铜牌、银牌和金牌。他在1988戊辰年获得金牌时,仍未满十三岁,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。